只有通过审核的服务机构才能查看完整的商机信息
X
欢迎来到破茧网,专注企业或个人的重整服务,专业团队,让您省心省力!
2025年04月18日

抚顺市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发布时间:2024-11-21 16:34:23 】     【信息来源:网络】

8月9日7时,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研究员谭庆丰,一踏入厂门,便急匆匆地赶往特冶车间,他的目光紧锁在不锈钢新品冶炼的每一个环节,手中的笔记本不停地记录着产品的各项参数,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新品在破产重整后的市场中能够站稳脚跟。

14时许,结束了一上午的紧张工作,谭庆丰回到办公室,开始仔细梳理在生产一线发现的问题,并迅速向生产车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他深知,在破产重整后的新环境下,企业的每一步都需谨慎且高效。

16时30分,谭庆丰又提起了行李,匆匆赶往机场,准备飞往江苏去拜访重要的客户,争取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对于他来说,研发人员进车间、跑市场,早已成为日常工作的“标配”,更是破产重整后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今,我们的工作不再只是停留在发论文、拿项目的层面,跑市场、找需求、成果落地转化才是衡量我们科研人员价值的‘金标准’。”谭庆丰感慨地说,“虽然更忙了,但看到我们的研发成果能够精准对接市场,平均每年获得2项认证,投产10个新品,这种成就感是以前无法比拟的。”

建于1937年的抚顺特钢,曾被誉为“中国特殊钢的摇篮”。然而,2018年年初,企业却陷入了生产经营的困境,不得不进行破产重整。幸运的是,在破产重整的过程中,企业引入了世界500强企业沙钢集团,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混改带来的活力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立国感慨地说,“民营企业的市场机制、效率效益、科技创新等优势与国有企业的资本、资源、技术优势相融合,产生了‘1+1>2’的神奇效果。”

破产重整后的抚顺特钢,在沙钢集团的帮助下,不仅化解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历史包袱,还借此机会打破了原有的管理体系,全面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与技术、营销模式的创新,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重新启航。

在改革的过程中,抚顺特钢注重细节,管理向优化发展。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开发室主任秋立鹏表示:“改制前,虽然总在提‘三项制度’改革,但真正落实的却很少,还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现在,技术中心的科研团队干部从20人增加到40余人,研发方向更加细化,职责分工更加清晰,工作成效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彻底告别了国企按‘公式’评价绩效的僵化模式。”

民企向“分秒”要效益的精细化管理,让员工们深刻感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带来的“效率之变”。特冶炼钢厂自耗炉班长邓晨说:“以前,立电极工序一直以10分钟内完成为标准,沙钢加入后,我们增添了自动化设备,把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这样的小技改很多,精细化管理已经贯穿于我们的每一道工序。”

随着改革的深入,抚顺特钢确定了“特钢更特”的发展方向,并在国内钢铁行业率先提出和应用了“精准技术营销”模式。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直接与用户交流,最终赢取订单。秋立鹏表示:“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科研人员不但要顶着‘科学家的脑袋’,还要长出‘企业家的腿’。改革后,我们科研人员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探索出了产业链技术融合、联合实验室、产学研用等更广泛的合作方式,显现出了改革的倍数效应。”

近几年,抚顺特钢的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每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以上,研发生产新产品300余个。创新能力的增强也带来了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企业瞄准“高、精、尖、奇、难、缺、特、新”产品,形成了以“三高一特”为代表的十大特殊钢系列产品。高端产品生产比重占企业总产量的75%,销售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90%以上。

展望未来,孙立国对企业的信心满满:“‘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投资40多亿元开展十余个技改项目。升级后的抚顺特钢,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将大幅提高。”

抚顺市国资委主任张翔也表示:“一系列战略重组与资源整合,让抚顺国企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越行越稳。近年来,我们在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未来,我们将以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推进国企改革,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解决遗留问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遗留问题,并以‘小切口’向新质生产力渗透和延伸,持续培育新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张翔表示,抚顺市将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以破产重整为契机,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