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科改企业”“双百企业”再次扩围:“科改企业”总数达672家,“双百企业”总数达580家。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充分发挥破产制度对市场主体的救治和退出价值功能,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2017年以来,成都法院通过办结破产类(含强制清算)案件累计化解债务约420亿元,40个企业通过破产重整等形式“绝处逢生”。2019年和2020年,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中,成都中院牵头负责的“办理破产”营商环境一级评价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六。
2020年6月15日,青海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青海华鑫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华鑫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丧失清偿能力为由,向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华鑫公司进行破产重整。2020年6月24日,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华鑫公司启动破产重整,为陷入债务危机的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工程带来新的转机。
近日,随着省高级人民法院及张家口、承德等9个中院设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河北省已实现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在省市法院全覆盖。 目前,通过破产审判,全省200余家国有“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化解企业债务近800亿元,盘活企业资产近400亿元。
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是指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因经营逐步陷入困境,股价持续下跌,经债权人申请,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武汉中院)于2013年11月26日依法裁定受理的长航凤凰重整案件。
2023年1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评选结果揭晓。综合网民投票结果,经专家委员会评选,紫光集团等七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入选十大案件。
“通机小巨人”重庆神驰机电公告,公司拟参加重庆三华工业有限公司(三华工业)破产重整,同时以现金2200万元收购重庆三华工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三华工业此次破产重整主要系其资金链断裂,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三华工业作为公司上游供应商,具备一定盈利能力。公司收购三华工业股权,能够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盈利水平。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为了充分发挥法治对市场经济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近年来,广东法院积极实践破产法律制度,依法稳妥审理破产案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同时,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对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企业转型升级。
从“执转破”到“执破融合”,2021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通过执行制度和破产制度的优势互补,实现了单向“执转破”向双向“执破互促”的转变,突出破产制度保护功能,为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危困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再生”之道。
2022年1月31日,中国平安公告,旗下平安人寿收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投资新方正集团的批复》。据此,中国银保监会同意平安人寿投资新方正集团。下一步,中国平安将严格落实批复要求,与各方积极推进《重整投资协议》及重整计划约定,有序推进资产交割、经营发展、资产处置等各项事宜。
阳春三月,在安徽省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冠盛蓝玻公司的工人们正忙碌安装新设备,这家曾经一度停产的旧厂房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为探讨新时代地方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更好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日,第七届中国地方AMC论坛年会暨《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21)》发布会在山东青岛举行。来自全国59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100多名参会代表围绕“专注主业,合规经营,促进地方AMC 高质量发展”的会议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交流。国厚资产董事长李厚文受邀出席论坛并作《聚焦大不良经营主业 深耕重组重整主赛道》主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