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票由深圳启运准备出口的服装搭乘国内航班落地首都国际机场。飞机刚一落地,这票货物便在海关监管下完成了安检和装机交货,顺利出口,全程仅用了3.5小时。
因市场低迷叠加房市限购影响,诸多房地产企业项目去化率低,难以实现资金回笼和流动资金循环。已欠付大量金融贷款甚至民间借款、材料款、工程款,甚至项目面临交房、退房压力,却无后续建设资金。诸多企业作为债务人的法律诉讼、执行案件众多。甚至还有规模庞大、数量更多的债权,可能随时采取诉讼或执行的财产查封措施。所以,不少企业陷入对巨额债务无清偿能力,被诉讼执行无法规避,项目停滞又无法取得后续资金的困境:
建瓯法院灵活运用“预重整+重整”模式,帮助一房地产企业在经历了一年的“生死渡劫”后实现“涅重生”,南平市重点民生项目——建瓯市放生池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得以刷新“进度条”,一期1015套安置房顺利完工,依法保障涉及上千户棚改居民利益的民生项目建设,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这也是南平市首例房地产企业预重整转重整的成功案例。
11月6日,国购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购投资)发布了《关于法院裁定受理国购投资有限公司及下属公司重整申请及指定管理人的公告》(下称:公告)。公告中显示,国购投资有限公司系安徽国购投资集团(下称:国购集团)核心企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国购投资单体资产总额约为120.08亿元,负债总额为126.34亿元。据了解,国购集团在安徽被称为“安徽第一大房企”。今年8月,国购集团曾因蚌埠国购公司破产一事,被质疑老板跑路,引发舆论关注。
红网深度丨烂尾楼“醒来”!民营地产集团型破产重整内幕揭秘
又一家老牌百强房企破产重组!回应:“很有信心,有了重生机会”
大成研究 | 房地产企业破产(重整)过程中府院联动制度实务探析
助力重生!青神法院破产重整救治危困房地产企业
受经济下行和行业融资环境的影响,众多房企主动或被动申请破产保护。为节约司法资源,法院在判断房企是否启动重整程序时,一般以债务人不具有重整价值和挽救可能性为由裁定不予受理重整。在上海悦合置业有限公司重整案中[1],二审法院秉持法院审查的谦抑性,支持了债务人和债权人的重整诉求,具有典型意义。本文试图对该案相关问题进行评析,以期增进大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的理解。
房地产企业破产重整价值和可能与其资产规模、行业地位、品牌影响力以及现金流状况等因素紧密相关。以下是对房地产企业破产重整价值和可能的深入分析
律师在企业重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起草重整计划、协助与债权人谈判等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完成重整过程。以下是一些律师帮助企业重整的案例:
在企业破产重整过程中,重整计划的执行将导致企业股权变更、注册资本变动、法定代表人变更等涉及企业重大事项的改变。这些改变需要及时完成商事变更登记,否则可能会造成重整计划无法执行,甚至重整程序面临失败的风险。